寿山第二种“田黄”——鲎箕石

2015-11-18 13:37:15来源:零陵香

 有“田”者贵?

  寿山石文化发展至今,已形成门类齐全、工艺全面的艺术形态。如今的寿山石艺术,材质也已十分昂贵,其中的核心价值石种——田黄,俨然超越钻石成为世界上“最贵”的石头。
  由此而来,部分商家与石农为了卖取高价,对“田黄”的概念故意混淆,使一些山产独石也被灌以“田”名。
 
 
  笔者看来,若是外来的石种都能以“田”字冠名身价倍增,那今天要介绍的石种——鲎箕,与之相对比就更具有“田”的特征与价值了。而实际上在早年,少部分优质“鲎箕石”就被当地石农称之为“鲎箕田”,以表示其质地可“媲美”田黄。
 
 
  鲎箕与田黄之渊源,不仅在于同时独石,成因上亦有可能“同源”。千万年前田黄石如何起源?当前较受认可的说法是,田黄源自高山石矿脉,其受风蚀雨侵从山体脱落或者岩浆喷洒而出,之后在田地里深埋酝酿、融汇贯通,吸取各项精华元素,经千百年的洗礼才形成。鲎箕石的形成有些相同之处,其母体亦为高山石,产于高山西北芹石村,是故部分鲎箕田能作到与田黄十分接近的质地。
 
 
  在寿山芹石村的一个山谷中,位于高山的西北侧,方位与现今闻名于世的高山石遥相呼应;这个山坳状似“鲎箕”,原本默默无闻的它,所含有的石种被村民潘自留首先发现后而得名,当地人将本处出产的石头命名为鲎箕石。
  这种被称为鲎箕的动物,是一种与“三叶虫”同期的动物,存留至今,有着“活化石”之称,“鲎箕石”以之为名也恰是个有趣的“巧合”。
 
 
鲎箕石质
  鲎箕石与其他石种相对比,清一色都为掘性独石,而无一粒为矿产石,可谓是旗帜鲜明、个性张扬。这种石头天生就是带着独石的特征而来,在这之前,它是长眠于地下,受到水土的长期滋养。
  当它破土而出,出落于世后,常受抚于世人掌心,从此不再是“羞答答”。与田黄相通的是,虽然它们粗者居多,也有少部分优质者皮肉能达到接近田黄的地步;这就是鲎箕田,它们同样具有皮、丝、格的特征。
 
 
  从皮上来讲,掘性的石头大多数是有皮的,有些是皮薄肉眼不能观之。鲎箕的皮通常是肉、皮相杂,肉色挣扎欲脱身于皮的限制;石皮则表现出眷恋之情,犹抱琵琶半遮面,千百年来不依不舍;于是,它给世人外观的感觉多为红黄二色相侵,中间偶杂白砂丁。
  从丝上来讲,这是鲎箕石从其老大哥偷师而来的绝技,故只有七分相似的水平。田黄的丝细腻飘逸,鲎箕多为粗杂一体,砂纸打磨多不能做到细亮,仅少数鲎箕田能达到“大哥”——田黄的水平。但是,粗质者在锯章之后的通过钢板拔亮,粗狂的萝卜丝组成各种图案,于肉质中沉没产生颇具视觉震憾的效果。
 
 
  从格上来讲,原本作为石之“弊病”的之一特征,因为有“大哥”的存在,亦即需要展露一二了。田黄的格多为细嫩,其在石性中起着“通道”的作用,各种“营养元素”通过它们可直达石体深部;而鲎箕这方面就显得“财大气粗”了,“通道”多建设得更为宽长,有时一刀下去,发现这个格还不能见底,发现它不但是吃透了,还长得歪斜。
  如上三个特征中,有长得庄严者,就是极少数的鲎箕田所具备的成色了,它们主要有白、黄二种,白者与白田极其相似,黄者肉色凝润与田黄几不能别,只是从中偶然透出的山野气息可以区别之。
 
 
市场分析
  由于多数鲎箕石石质较松,脂润度与其他优质石种相比也不占优,而且肌里更是常出现令人生厌的白渣与黄棉砂地,其大多数价值并不是很高,在市场上并没有得到重视。但少数的鲎箕田,因其与田黄相似,有时也被用来冒充田黄石出售,等到最后被普遍识别后,已被贴上价格高昂的标签,生米已成熟饭后,市场上只有默认了其价值。
 
 
  提到鲎箕石的市场表现类话题,其中的有一类“奇葩”是难以绕开的,这类石头特征是红色“血块”泛于石体,中间偶尔夹杂有黑色砂块,各种“势力”互相凌夺,眼睛观之较为凌乱。
  在早期当地石农将之称为“鲎箕花坑”,后来有石商将之与著名的鸡血石相比,发现其色既然毫不逊色,为纯正的“中国红”,因此被冠上了“大红袍”的美称。“大红袍”在最高时被炒到1.5万元的克价,最后被证实为一个石种炒作的经典案例,其并不具备实际的参考价值。
 
 
  放眼看目前的石市表现,有越来越多的优质外来石种身影出现,让石友们应接不暇,已无余力兼顾到这个较为偏门的石种。但是少数行家还记得,曾经有那么一个石种,它的佼佼者无限的接近了寿山核心价值“田黄”,被行业称之为寿山的第二种“田黄”,它就是鲎箕田。
 
 
专家团队
  集珍坊拥有专业鉴别石种的专家团队,为您鉴别石种、确保材质真实可信。寿山石类别虽多,但您在集珍坊却依旧可以获得最严谨的石种认证。
  无需“打眼吃药”,我们自有明眼辨识的石种专家为您“掌眼鉴宝”。安心的购藏,令您的玩石之旅更加轻松愉快,后顾无忧!关注集珍坊,购藏更简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