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章收藏的几个方向

2015-10-05 14-59-46来源:贺毅楠
 
 
  印章收藏,在当下收藏市场上相对来说还算冷门。篆刻与印石虽然密不可分,但“藏石”与“藏印”却向来属于两个不同门类。石材的天然美一目了然,稍作了解便可入门,而篆刻收藏的“门槛”却要高很多,需要玩家对印信历史、篆刻流派、刀法布局、边款书法等均有所研究之后,方能欣赏个中美妙。
  冷门收藏,换个角度讲就是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同一知名度的篆刻家和书画家相比,甚至同一作者的印作与画作相比,价格会低至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收藏界对篆刻作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普遍认识不足,导致其价值被低估。随着人们的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篆刻作品的升值潜力亦是巨大。以下,就来讲讲印章收藏的几个容易入手的方向。
  
 
  中国篆刻艺术始于三代,兴于秦汉,唐宋时进入艺术衰落期,沦为纯粹的实用工具,而自元代起进入文人创作领域,至明清完成其实用性、工艺性向纯艺术型的蜕变,达到秦汉以降的第二座高峰,延至民国时期不衰。一般来说,我们所讲的印章收藏,指的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收藏。
  印章收藏,最容易入手的途径就是认准名家的名字。篆刻流派源远流长,从文、何到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再到邓石如中流砥柱,吴昌硕海外流芳,一直到近代齐白石大师的不循古法、剑走偏锋,对于初涉这一领域的藏家而言,搞清楚这些流派、风格的渊源还是颇为头大的,但是要记住这些一代宗师的名字却并不为难。
 
 
  这次东南秋拍拍品中有一对吴昌硕为友人所作的对章,均为白文,一枚印文为“胡钦之印”,另一枚为“胡德斋”,边款是单刀“德斋先生正刻,戊戌十月吴俊卿”。这对印章曾多次被收入台湾兴学出版社《吴昌硕印谱》,二玄社《中国篆刻丛刊》第35卷,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吴昌硕印影》,广西美术出版社《吴昌硕篆刻作品集》,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篆刻精粹——吴昌硕卷》等书籍,可谓传承有序,来路正宗,名头响亮。
  另有吴让之的“小农白牋”,徐三庚的“丁丑翰林”,陈巨来的“书香”“花竹秀”对章等名家作品亦属于此类。名家的深厚功力是作品质量的保证,而名家本人深厚的历史底蕴则是作品背后的“增值项”,藏家倘若不愁资金问题,以此入手,省心省力,又绝对够品位有格调。
 
 
  对一代宗师级名家的作品风格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进一步去挖掘其师承、同门以及弟子的作品,是收藏的“进阶途径”。
  比如,赵古泥和徐星洲同为吴昌硕弟子,吴昌硕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篆刻风格浑朴苍茂,气象峥嵘,而他的学生亦颇有其风。如此次拍品中有赵古泥的一套三枚印章,分别为秦玺风格的“静岩”、朱文“毷成珍藏”和白文“海虞冯熙珍藏”,均雄浑奔放,气度雍容,运刀酣畅率意,有磅礴墨趣。另有徐星洲的白文“会心不远”,后人评之曰“所作印谨守师法,不逾规矩,骤视颇肖乃师,边款亦然,甚得缶翁法乳。”吴昌硕年老之后执刀困难,多自拟印稿后让徐星洲代刀,而后略作修饰并亲加边款,可见对这位弟子的重视与喜爱。
 
 
  被誉为篆刻“三百年来第一人”的陈巨来,师承赵叔孺,方介堪则为同门。他们的风格工稳平正,醇厚精雅。白文为汉铸印整饬一路,朱文则为静雅秀逸、工致隽美的元朱文风格。此次的拍品中除了陈巨来的元朱文“闲作伴”“式诏”等,亦有赵叔孺的白文“云松馆”和方介堪的朱文“暂得于己”。“云松馆”为典型汉铸印风格,方正平直而无板滞之虞,流露出端稳大气的名家风范。“暂得于己”为工稳朱文,左右疏密对比鲜明却毫无偏重攲斜之弊,但觉流动舒畅,醇美不已。
 
 
  从以上两组师徒的不同风格入手,其实已可对篆刻流派的印象有了直觉的认识。由此继续探索学习,当可窥其堂奥,领略篆刻刀法、结字、布局三位一体的美学领域。
  理清篆刻流派渊源,并学会欣赏篆刻作品之后,再选择收藏印章,就可以更加不拘一格了。
 
 
  印有三美,为书法美、绘画美和诗文美。书法美即“篆法”,也叫结字。所谓印从书出,印外求印,书法,是每一位印人治印的基础和源泉,历代篆刻名家,未有不是书法名家者。吴昌硕的苍茫,陈巨来的工稳、王福厂的优雅秀逸、陈子奋的元气淋漓、无不与他们的书法风格面貌一脉相通。
  绘画美即“章法”经营章法,又叫做“分朱布白”,讲求的是虚实之间最美妙的融合,这与中国画的构图布局原则毫无二致。好的篆刻作品,必有图画之美。
 
 
  “诗文美”则无形无迹,常在印中。它的容身之地是印文,少则二、三字,多则数句诗,隽于石上,存于胸中。如陈子奋的“吾有知己”,赵之琛的“志不在温饱”,闲章的文字中寓入印人的心境,而这心境可不拘于时代,为今人所感悟。
 
 
  当一枚印章这“三美”皆备的时候,它究竟是何人所作,其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欣赏篆刻作品亦是欣赏方寸之间对诗书画气吞天地的囊括,如一切艺术门类一样,是全心全意对美的追求与感悟,这才是收藏一道的精神本质所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