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背影——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将亮相

来源:搜狐艺术频道

1.jpg


  阳春三月,万木争荣。2016年4月9日至4月19日,荣宝斋将于书画经营一部举办“世纪的背影——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此次画展旨在弘扬中国传统绘画精神,让读者在欣赏荣宝斋精美藏品的同时,领略以京派绘画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墨客,所具有的独特审美趣味及他们集体非凡的精神气质。


  之于当代,那个色彩斑斓的年代似已渐行模糊,但却又有着不可抗拒的亲切感。“世纪的背影——荣宝斋藏近代京派绘画展”正是想让广大读者朋友,透过诸如陈师曾、金城、溥儒等绘画巨匠们的作品所展现出的鲜活与生命力,来体味他们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和学识。他们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他们的灵魂与精神也理应得到一份尊重和守护。


  展览期间,荣宝斋书画经营一部还会邀请专家、学者、收藏家到展览现场与广大书画爱好者进行交流,另有精美作品图册出版发行,以飨广大书画爱好者。


  展览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19号


  展览前言


  二十世纪的初叶,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巨大转捩的特殊时期。千疮百孔的旧王朝远去,充满朝气的新时代君临。这种“辞旧迎新”的特别文化征候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之中,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以及此际的“文人画传统”。


  众所周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些具有改革倾向的政治家以及具有西方艺术背景的画家们,提出运用西洋美术革命中国画的主张。并且以“与时俱进”为宗旨,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率先示范,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新美术运动”。当然,与此同时,以金城、陈师曾等人为代表的所谓“国粹派”画家,则竭力主张捍卫中国画的民族传统,保持中国画“血统”的纯净。他们不仅提出观点,更以宋元、“四王、吴、恽”以及宫廷绘画的传承线索,与“创新派”相乖离,深情地恪守着中国画的底线。他们为了匡正“新美术”时风对于画坛的影响。甚至矫枉过正地向传统回溯,这与此际学术界的“新学”与“国故”之争,可谓是“异曲同工”。


  这些画家们,多半是传承有绪、心仪旧邦的耆宿和有着深厚国学修养的文人。与其说他们恪守的是画法,倒不如说是对渐行渐远的文化风景的守望。其实不仅是画坛,此际的文坛、诗坛皆如是。古往今来,西风东渐。旧的未完全退却,新的又尚未完全建立,这或许正是清末民初文化思潮的特别之处,也是今天“民国文化热”的心理动机。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荣宝斋收藏了大量此际画家的作品,如金城、陈师曾、马晋、姚茫父、王梦白、陈半丁、陈少梅、王雪涛等,这都是他们在不同人生时段的力作,充分地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绘画的理解。从另一个侧面更为彰显了近现代绘画一脉传承的基本线索和风格渊源。


  为发扬荣宝斋的文化传统,拓展荣宝斋文化的新思路,特举办“世纪的背影•丹青卷——荣宝斋藏近现代名家绘画展”,作品集亦同时出版发行,以飨大家。


  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但愿此展,我们能与您一道领略和回望那一段风云激荡历史时空中的人文风采,并期望对于当代画坛有所裨益,是所望焉。


部分展品欣赏


2.jpg

金城《深山古寺》93X322


3.jpg

马晋《工笔牡丹》39X821


4.jpg

陈师曾《松涧听泉》182X391


5.jpg

陈半丁《梅花》138X331


6.jpg

陈东湖《喜上梅梢》129X321


7.jpg

胡佩衡《山水》137X341


8.jpg

溥伒画秦仲文题《雪山行骑图》99X380


9.jpg

秦仲文《双色梅花》141X600


10.jpg

汪慎生《猴》122X470


11.jpg

吴镜汀《青山白云》50X330


12.jpg

萧谦中《石激水流》67X320


13.jpg

徐宗浩《新篁图》121X350


14.jpg

徐操《仕女》99X320


15.jpg

周肇祥《松石》99X320


  (文章来源于搜狐艺术频道,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站无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