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价高缘几何

来源:零陵香
         葛洪《抱朴子·明本》中谈到一句:“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我们尚且不讨论多者是否为“贱”,但“物以稀为贵”的确在理。田黄的“贵”在寿山石界可是人尽皆知,然而它的“贵”仅仅是因为“稀”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相比于它的少而言,它的质更“贵”。如何以较为直观的方式来判断田黄的质地呢?今天文化网就和大家分享这样一篇关于田黄质地价值判断的文章。

 
  目前对于寿山田黄的辨别,主要是在田黄的六德上下功夫。六德指田黄的六德细、温、润、洁、腻、凝。“细:好的石头组成分子及其细微,用低倍放大镜也看不到其组成颗粒。温:入手感觉温和不阴凉。润:好石很滋润,似乎含很多分子水。洁:好石很纯净,几乎没有什么杂质。腻:好石油性很好,石性稳定,小有碰伤以手抚摸即可愈合。凝:好石结晶纯净,含很多分子水,如冻,半透明,甚至全透明。”
 
  笔者认为田黄的辨别要究其根本、掀其老底。田黄其母矿是高山石,高山石因地震、火山喷发等原因,从母矿脱离后,才有了脱胎换骨搬的升级;经过雨水、溪水冲刷,磨去它的火性,展现出它圆满的一面;最后到田里接受田中各种元素的融通贯穿,经百千万年的洗礼,才达到最后的升华。
 
 

        田黄的价格决定因素又是什么呢?
 
  质地表现出来的特征可以通过丝、皮、色等要素体现出来,田黄的真假、价值也是通过她们来看,归结为如下几点:
 
  1、 看萝卜丝
 
  寿山田黄石的肌理隐现萝卜丝纹,以丝纹细腻均匀明显的为上品,杂乱、粗丝为下品。这是田黄的基本特征,但有少数的田黄石没有丝,例如通透度极强的田黄冻石。
 
 
  2、看表皮
 
  田黄因经流水冲刷外表展现出来是鹅卵型的,真皮表面上通常呈现粗糙不平整的形貌,会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坑和沟槽,我们称之为“磨蚀坑”、“磨石沟”,用放大境观察往往类似鸡蛋皮状或毛孔状。而假皮表面一般比较平整,偶尔也可见到为了仿真在假皮上制作的一些麻点和凹坑,但比较整齐死板,可见人工打磨痕迹。
 
  3、看色泽
 
  田黄石色泽区分有橘红色、黄金黄、枇杷黄、熟栗黄、鸡油黄、桐油黄、皂黄、黑田黄、白田黄、灰田黄等等。至于何种色泽为贵,历来都是争议的热点,但越是浓黄的田黄越贵更符合时下的观点。
 
 
  近年来随着田黄价格的升高,人工染色石头出现得越来越多,田黄的皮色因有长期的风化和致色离子(Fe3+、Mn4+)浸染,通常不均匀,有层次,变化较大,色调自然;而人工染色的假皮通常比较鲜艳,单调无层次,不自然。
 
  4、看纯净度
 
  纯净无杂为上品,田黄形成历经溪水千万年冲刷,多将内里的杂质冲洗干净,好的田黄应该是表里如一,没有杂质(红筋格除外)。坑头田由于埋藏、溪水冲刷时间短,有杂质黑点,这也是她重要的辨别标准。
 
 
  5、看凝润度
 
  田黄石的手感不论是刚出土的还是雕刻成品的,上手特别的绵、润、腻,如同抚摸新生儿的肌肤般,抚摸会有冒油的感觉;摩擦几下慢慢的离开,手指似乎和石头之间有了粘性,这也是识别田黄的一个重要依据。
 
  6、看雕工
 
  拍卖会上,清代的林清卿、杨玉璇等名人的拍出的价格令人咋舌,这已远远超出材质的范围;而现代的一些名家的作品,也引起很多收藏家的推祟。可见田黄的作品高低,石质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工艺的好坏影响至关重要。
 
 
  田黄收藏的误区:
 
  一、唯重量论
 
  目前对于田黄价格是以按克来衡量的,越是大块的单价越高,这个基本的准则是没错的。但最近二年拍卖会传出来的讯息来看,质地上佳的田黄,特别是印章类,她们的价格高得难以想象。这里要批驳的是价格的评估方法过分以重量为依据,而忽略了田黄的质量。
 
  二、唯皮丝论
 
  并不是所有的田黄都有皮、丝,有些在田坑与坑头溪的交接处出产的田黄,因为长期受到流水冲刷,皮薄到肉眼难以观察,并没有形成厚皮;从丝来讲,有些开门的田黄丝、肉已经融和;但并不违反皮、丝作为判断的标准之一。
 
 
  三、唯通透论
 
  田黄在田里埋的年份越久,能吸收田里的元素越多,开门的田黄通透度反而不如一些新性田黄,从这里可以看出以通透作为价值评估标准是站不住脚的。但一些母体就是晶、冻类的田黄,其本体硬度、密度非常高,吸收元素程度比一些松散的石质要慢很多,并不代表其生成年份不如一些开门的田黄。如一些田黄表面已经形成厚皮,但仍表现出优异的通透度,这才是标准意义上的田黄冻,是极其难得的珍品。
 
  如上就是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进行的总结,从近年来田黄的价格来看,她是所有寿山门类中上涨速度最快的品种,一次又一次的拍卖会把田黄的记录不断推高,面对已经在高位上盘整的局面,能否再演奇迹一直是石友们的疑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