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只剩二亩田,台风也没掀出来

2015-08-15 16-38-01来源:零陵香
 
  “龙王”台风吹出的小田不计其数,级别不输“龙王”的“苏迪罗”是否甘败下风呢?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驱车去寿山探个究竟。
 
“苏迪罗”肆虐后的场景
  行车走在乡间路上,台风肆虐后的场景真是触目惊心,马路的两边堆满了落叶,中间已被汽车开出一条灰色的通道。路外原本矗立的竹子被台风吹得东倒西歪,折断的毛竹已被路政维修工人砍断,露出的切面像一把把利刃,其阵势有种首长在阅兵时的感觉。车快开到寿山的时候,一棵树拦腰倒在路中间,被电缆挂住,离车顶只剩了一点点的空间,险过之后仍心悸不已。
 
 
让笔者惊魂的道路
  连树木都不欢迎我这不速之客,这次的行程还能顺利吗?一路上患得患失,突然想起了,忘记带锄头,还有装田黄的袋子,不断地自责中也开到了寿山村头。
 
  
寥寥无几的石农
 
  村头的马路上并不是想象中拥挤不堪的停车盛况,只是零落地停了一二辆车。这是怎么回事?听说昨天人还不少,今天却冷冷清清?问在村头风水树下闲聊的村民怎么不去田里捡田黄,有位大姐接话说“你去捡吧,还有很多”之类。
 
  
所谓“田黄的母亲”
 
  不远处,一妇女光脚在溪里来找寻。问之找到田黄了吗,她指了指放在护堤上的个袋子,说,捡了一袋。台风冲出如此多的小田,为何捡田的人却寥寥无几呢,不会是溪蛋之类的吧?笔者满怀狐疑,趟水过溪查看。这哪里是田黄,分明是一堆石渣!妇女笑了,说:“没错呀,这就是田黄的妈呀,你问的不就是这个。”笔者恍然大悟,田黄的母体不正是高山吗,之前问的也正是找到“田黄了吗”。想到这里,真是哭笑不得,石农也不乏幽默之处。
 
  
捡石的情侣
 
  护堤东侧,站着一对小情侣,望着溪里,帐然若失。问之可有寻获,女孩儿说捡了一袋,不知道里面有没有田黄;她的男朋友连忙说:“没找到田黄,她不懂石头,捡的全是石屑。”
  
  这是怎么了,仅是十年时间,不说恢复“龙王”时的盛况,哪怕是模仿些许也是个安慰呀。
  
  还好有“顾问”在等着,国石馆的小恒,是个很热情的朋友,上一篇的文章图片是他所拍,当时寿山通信断网没信号,还多亏他跑了三十多公里,给传的图片。
 
  
没有小田了
 
  他介绍,第一天确实还能找出一些小田,但都是不堪入用的溪田类的,第二天就没什么人找了,现在溪里找一个开门的小田都是奢求了。随后,他介绍说,现在的开采,是把一堆堆的砂土倒在网筛上,再用高压水龙头冲洗,这样就可把泥土冲掉,唯剩一些块状的石头,石农再从里面一块块翻找。这样的开采方式,连一块小石头都能清晰地出现在眼皮底下,哪里来的漏网之“鱼”呢。
 
高压水枪下网筛石头
  小恒接着介绍,“龙王”台风之前,不懂得用网筛和高压水枪冲洗,台风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2008年到2011年用了“新技术”,小田黄的开采量相对较大,此后就基本绝迹了,这也是此次“苏迪罗”空有威力而不能发挥其作用的原因。
 
 
“费劲”找石的石农
  寿山未来连小田都不会出产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悄无声息来到身边的事。若如此,十个“苏迪罗”又能如何?笔者想起同学小雷在“龙王”台风期间捡到的两小袋田黄,是不是该撺掇小雷给它们曝曝光了?
  
  其实何止是田黄的资源面临枯竭,寿山的各大产区都处于枯竭封矿的状态,已经没有任何零星产量。我们这代人该庆幸在资源枯竭前能搜罗到如此的美石。可问题来了,后人呢?恐怕今后寿山石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收藏品的问题,更是国家、社会共同享有的宝贵财富,一代传承一代。
 
乱石滩上的小溪
 
  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老依姆(福州话老太太、老阿姨的意思),她认出了笔者,紧紧地握住双手,好久没见了呀。
 
  这次确实有隔一年没见了,下次会多久再来次寿山呢?
  
  也许更久吧!再来时的心态估计还是观光带队的成分比较多,谁也不会想到,在这之前每次来的时候会有满载丰收时的喜悦。
 
寿山村
  “苏迪罗”走了,下次还会有其他的台风再来光顾,捡田黄的文章也从此成为记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