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雕的三种美

来源:雅昌艺术网

   et21791151027391.jpg

    

    老木雕也曾经新过,当初的彩饰也是特别艳丽。也许会让人赞叹,也许会有些俗气。经历了岁月的风霜,浮华散尽,庄严尽显。曾经的光芒更为内敛,曾经的浓艳转为深沉。这便是老木雕的第一种美:彩饰之美。



  相比于金铜造像,木雕的装彩是另一种类型。总体来看,木雕的色彩更为丰富,装彩方式更为多样,有单色、多色、植物漆、矿物彩、贴金、沥粉、堆漆等,甚至还能模仿出金铜色泽。



  随着时光推移,彩饰木雕会渐渐呈现出斑驳之美:皮皲色暗,裂彩阑干……历代信徒都会对老旧的木雕重新装彩,有时甚至新造佛像也要厚加彩饰。这样过度堆积的装彩会破坏木雕作品原本的雕塑之美,在湖南和福建的一些作品上有所体现。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失去彩漆的木雕会呈现出另一种美:刀工之美。


  木雕之工,可粗犷,可细腻。但无论以何种面貌呈现,它在各种材质的雕塑中都是最有雕塑感的一类,尤其是樟木、楠木等软木雕。相比起金铜和泥塑则更是如此。



  这尊菩萨是一件偏向于写实且细腻的宋代作品。飘带、衣纹、头发等细节的来龙去脉清晰明了,哪怕光滑的脸、胸、手、足等处,虽经打磨,其衔接和起伏处的刀工之美依然可辩。


99-3.jpg

  到了明代,写实风气不再,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程式化的表现,但仍有顶级作品出现,这尊文官便是如此——犀利的刀工雕琢出简约的结构,挺括的力度感由此而生。


99-4.jpg


  现代机械给木雕带来了一场革命,我也看过很多做工精致、打磨精细的新木雕,但总觉得少了些刀味,差了点儿活气。这些老木雕,工艺有精有粗,但你能看到其中的生命律动。


99-5.jpg99-6.jpg


  在时间的长河中飘泊久了,佛像也逐渐老去。华美的彩绘已然黯淡,精细的刀工渐趋模糊,但时光赋予了它们另一种美:沧桑之美。





  纵为神佛,也逃不脱成住坏空的命运。无论何种材质的作品,终将湮灭,给后人留下无尽怀想。


  (文章来源于雅昌艺术网,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站无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