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降的美焓红看不懂

2016-03-14 11:24:15来源:零陵香

  《寿山石小志》记:“旗降,又名奇艮,奇岗。产旗降山。色多黄、红、白。质虽坚而易攻,受刀特良。石中多不透明,而富光泽。佳者稍经磨砺,即光彩焕发,且表里如一。久不变色,品格贵于高山。”


1.webp.jpg


  旗降历来受收藏界的推祟,它的质感可在山石之中称王,但遗憾的是极难见到一块品相完整的。


  现今旗降在市场与人见面的,通常都是小块疙瘩,不要说是能做手件,就连挂件都不堪一用;与此相对等的是,此类石种价格有着与资源枯竭这个大背相符的“水涨船高”;它同时也是寿山石所有石种最难被外来石种模仿者之一。


2.webp.jpg


  但是域外找不到对手,不代表它就能高枕无忧,内部的石种对它的地位也时常觊觎,比如说一种叫作焓红的石头。


  周末去市场看到一个石友与摊主争得面红耳赤,原来石友从摊上买到所谓的“旗降”,给专家鉴定后,说是焓红的石头,现在要求退货。商家自己认为并没有欺骗人,并不存在所谓的焓红与旗降之分,它们都是旗降石。


3.webp.jpg

4.webp.jpg


  理论上来讲,焓红的石头确实也是旗降的“变异”,可以归入它的范畴。焓红的来因是石农用煅烧的手段开采旗降的石头造成的,经此类工序出来的石头变为鲜红色、火红色(内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而呈现出的色泽),也就是世人称的焓红。


5.webp.jpg


  现在的收藏界对于人工的石头极其反感,由于这个原因已没有石农再用这样的手段处理石头,焓红的名称也渐渐用于形容那些粗质的旗降。从这点来讲,说焓红的石头就是旗降的石头,也有其合理性。


  寿山当地的石农讲,如今旗降这个山头已是四通八达,哪里有焓红洞与旗降洞之分,不过即使一个洞不同块处产出的石头质地差别也很大,后来旗降与焓红之分更多是在石质上的区别,佳者为旗,粗者为焓。


6.webp.jpg


  除此之外,亦有不在此二列的情况,比如同时具备焓红与旗降特征的石头,也就是所谓的焓红旗降边。石农认为市场上有这样的说法,是在开采的过程中,洞内地块间相连之边所出的石头。


7.webp.jpg

8.webp.jpg


  后人在旗降与焓红之间,总结出的不同之处,也是收藏界默认的“杆线”。其中,最常提及的就是纹理的不同。焓红的纹理浓淡不同,成线状、团块分布,石中常伴有花生糕。没有或少有纹理,肉质间连成一片的,就是旗降的世界所应有的水平。


9.webp.jpg


  更具体地形容它们,或许可以在颜色上有各自的融通之处,却不能在色层分布上达成共识。旗的颜色稍为自律,各色之间整齐划一,形成了块状分明的颜色分布,同时又界线分明。焓红的石头除了不够纯净之外,各色之间如同军阀混战,步伐凌乱不堪,阵容多为交叉分布或呈网状结构。


  但有时事情没有绝对的统一,比如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少数量,各自掺杂有对方特征的石头。这个时候,就要利用质地来说话了。


10.webp.jpg

11.webp.jpg


  质地极难用语言来形容,特别是相近度极高的石种,此时引入“刀感”的概念能解决问题。


12.webp.jpg


  旗降的石头可用“棉硬”来形容,也就是在推刀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概念,“棉”指的刀相对容易推入,但推入后遇到的阻力却不小,也就是的谓的“硬”。也有人用“韧性”来形容这种情况,就像一匹不易驾驭的烈马,它的这种特征也使得其成为最难修光的石种。棉硬的特征具体形容可是,刀起石粉成卷,刀感畅舒,富有节奏感,发出的是那种柔顺的声音。


13.webp.jpg


  焓红的石头只能用“脆硬”来形容,石农讲二种石头相比较而言,焓红的硬度更高,难以推刀入石。有篆刻之人谈到这种情况,认为焓红的“硬”有点类似于青田石。


14.webp.jpg


  硬度上的比较后,如果此时的概念还是模糊,就可以多感受一下焓红的“脆”了。这种脆感用刀来感受,就是冲刀的时候,石屑崩弹而出、四处纷飞,部分呈卷曲状(与旗同),另伴有棱角分明的小颗粒(与旗不同),发出清脆的“嘎嘎”声。


  (图片来源于集珍坊,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