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蒸郁,柴焰稍侵——名品天蓝冻真异观也

2016-02-29 16:05:20来源:零陵香

  最近一位陈姓石商讲了一个故事,笔者被震撼到了。


  前阵子,他锯了一块鸡母窝的印章,有点灰蓝的色彩,一石友见了很是喜欢,想收下这块石头。当小陈报出几千的价格,对方觉得便宜而心动之际,得知不是天蓝冻的石头随之失望(没成交)。之后,该石友在他人处以几万的价格购得一块所谓的天蓝冻,来到小陈那里“得瑟”。


1.webp.jpg


  小陈认真一看,这块称之为“天蓝冻”的石头与他原先要卖的那块印章是同属一块母石,也是他手里流出去的。当时另一石商想同时买下二个印章,只不过小陈更为惜售手上的这块,才以友情价让了另一块。同样的石种,相仿的质地与块头,只是商人所唤名称的不同,其价格一为天上、一为地下。


  在大感今人买石不买石质,只买名称之际,这种叫作天蓝冻的石头他到底是不是存在,其标准又是如何的呢?


2.webp.jpg


  天蓝冻的石头,其标准一为石种,二为色彩,前者为坑头石,后者是天蓝调。但又不能简单地描绘成天蓝之色,因为此种之色相对于石头,又显得太艳了。什么才是天蓝冻的颜色呢?古人书中自有交待。


  高兆《观石录》称:“对之有酒旗歌板之思。”毛奇龄《后观石录》称赞蔚蓝天:“渐如晚霞蒸郁,稍侵柴焰,而垂似黄云接日之气,真异观也”。


3.webp.jpg


  这些诗中所描述之物就是寿山石中的名品天蓝冻,“晚霞蒸郁”中的“蒸郁”应指空中的灰蒙之气,在晚霞的照耀下呈现出的通透之感;朦胧中又不失清亮,是因为晚霞最后一丝之光,所带出来的淡蓝,印染着人们的心灵。


4.webp.jpg


  “稍侵柴焰”,柴火的最外一亮是白色,再往里是黄色,逐渐深入后即是蓝色,一种不断晃动、稍纵即失的色调。“黄云接日之气”,阳光照射下的云朵,使之成黄外溢之后,折射出的蓝气。


5.webp.jpg


  从古人的形容中可看出,对于一个石种的描绘的复杂情感,太透、太暗皆非天蓝。古人的理解是如此,今人对于天蓝的感觉,又是如何呢?


  年前市场上流行天蓝冻,网友们纷纷亮出自家的宝贝,笔者观之全非古人天蓝所描述。有的石友认为时代在转变,天空中的灰蒙之气多了,天蓝冻也应该与时俱进,是那种带阻塞的灰色之调。此种擅改标准的行为,也只能苦笑之了,那么其价值也会大幅萎缩,并不是很有意义。


6.webp.jpg


  也有的石友认为,天蓝冻应该是那种蓝天之调,毫无一丝的掺杂。若如此古人在描述之时直接引用蓝天之色就行了,何故又气又焰又云的旁生枝节呢。可见,如上的二个观点均不是真正的天蓝冻。


7.webp.jpg


  去年寿山出了一票鸡母窝的石头,流到市场变成了坑头石,流着流着也成了高标准的天蓝。笔者到在市场看到几块称之为天蓝的原石,石中有块状、线状飘絮,呈现灰蓝之色,手电光下认真观察其色彩由细密的颗粒组成。


  这其实相对于天蓝冻来讲,色泽太涩太浓,用力过猛了,并不是本体为蓝石头所应具备的特征。如果这是天蓝冻,也应该是变异后的标准,并不能代表这个名称所应具有的内涵。


8.webp.jpg


  天蓝的色彩并不是颗粒组成(甚至应该是干净),而是石体本身就具备的颜色,这样的高标准让那些市场上的天蓝冻经不起推敲。同时,天蓝冻也不似业界某些人夸张的描绘,认为是天空那种艳丽的蓝色。


9.webp.jpg


  水坑的石头母体为高山石,其中白色高山晶、冻之类的石头,长期在水流的浸润之下,原先的白色逐渐也有水调之色,那就是白中带蓝的感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坑头白都能叫作天蓝冻,多数的坑头石还是偏白,并不足以承担这个色彩所赋予的内涵。


10.webp.jpg


  寿山石农讲,天蓝冻是早期出的一批蓝色调石,是那种清透的蓝,亦即是白中带淡蓝色。这种石头石质以明净为其体,色调则是强调愈淡愈佳,在灯光下观赏,如雨后天晴空。或许正是,古人在形容母体这种白色本体之时,不想色彩太过沉重,又是“晚霞”又是“柴焰”的;同时也不想在清透上“入戏”太深,以侵蚀这个石种所具有的蓝色之感,是故又云呀气呀啥的。


11.webp.jpg


  上周末到一个石农家里,谈到天蓝冻的石头,他拿出一块天蓝冻的原石。这是一块粘岩的原石,色泽清淡,因为有岩石的存在,更能感觉其中的蓝色之感。他说,这样的石头早已绝种了,市场上不能见到。随后提到外来石的冲击,他认为在如今的市场上,一些性格特征比较明显的石头,如牛角冻、天蓝冻等,必能与田黄、荔枝、芙蓉、旗降等守住寿山的价值核心。 


12.webp.jpg


  蓝,天蓝,是白中之蓝,亦是蓝中之白,其实它们同为一色,长于人心。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