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之“水”与“浪滚桃花”

2015-10-12 14:18:47来源:贺毅楠
  近些年来,水洞高山石常在各大拍卖会上拍出令人咋舌的价格。曾经有一枚红黄白三色的水洞高山素章,以超出起拍价十倍以上的60万成交,而另一件遍体朱砂的古兽钮水洞高山印章,更是破了百万大关。
  高山石一向并非寿山石各大石种里的“贵族”,那么,这水洞高山,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众所周知,寿山石的“三坑”中,“山坑”占了绝大部分的产量。而高山作为寿山的主峰,又是山坑石中的大宗,坑口不计其数,质量也参差不齐。实际上,高山石这一大类别中,一直不乏质量上佳的品种,远有“民国二”、“太极头”,近有“荔枝”、“四股四”,均坚结晶莹,温润致密,为各路藏家所钟,价格亦不菲。只是大家叫坑口名字已经习惯,久而久之,忽略了它们其实就是高山石这一本质。而水洞高山石亦不例外。
  
  
  陈子奋《寿山石小志》中便有记载:“又有和尚洞、大洞、水洞、新洞、啼嘛洞、四股四、油白等洞。”可见水洞高山的发掘时间并不晚。但要知道,寿山石坑洞名多如牛毛,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品种,如杜陵坑的“琪源洞”,实际上都是短短的期间一时一处的产出,这一批矿脉采掘完毕之后,即使在同一洞口继续挖掘,再次产出的石头也未必与前一批质量相同。水洞在开掘之初并不为人注意,直到它忽然产出了一批晶莹艳丽、质色俱佳的石头之后,方声名鹊起,追捧者众。
 
  
  而且“水洞”这名字起得好。水洞当初得名的由来,其实只是单纯的洞中有水,故而得名。但水之一字,在欣赏寿山石,乃至玉石审美上,都是一个褒奖性的形容。翡翠讲究“水头”、“种水”,而寿山石的“水坑”则是仅次于田坑,凌驾于山坑的存在。《观石录》有云:“水坑悬绠下凿,质润姿温”,直接将水坑石晶莹透彻的质地与“水”联系起来。其实今天我们知道,矿洞里的水和矿体品质并无联系,实际上,矿体如果含水丰富,反而会不太稳定。但“水”之一字予人以各种美妙的联想,而且水洞高山透彻轻盈之态不逊于水坑,被津津乐道也是名副其实。
  正如太极的特质是致密凝结,荔枝的特质是晶莹纯粹,水洞高山之所以脱颖而出,依靠的主要是“朱砂”和“桃花”两大品类。
 
  
  “朱砂”和“桃花”实际上是同一本质的不同表现。它们都是朱砂色的细点漂浮于洁白莹澈的底色中,聚合则为朱砂,散漫则为桃花。朱砂与桃花并不特定于某一石种,水坑亦有桃花冻,而芙蓉石上的朱砂和桃花特性亦不罕见。然而唯有水洞高山,红如胭脂白胜雪,妍媚之态,更胜水坑。
 
 
  《观石录》中对朱砂的描述是“如白水滤丹砂,铢铢粒粒,透白而出,故名鸽眼砂。旧录亦以此为神品。”另有“瓜瓤红”说法,《后观石录》中的描述为“红沁若西瓜瓤子,流滑融溢,入手欲化。”我们都吃过西瓜,知道西瓜中的“沙瓤”有一粒粒般的视觉感受,文中所谓“瓜瓤红”应该也是朱砂红的一种。朱砂红高山是高山石中颇为常见的品种,它红得醇厚大气,鲜艳之极反而有种凝重端庄的感觉。而水洞高山比普通的朱砂高山底色更纯更透彻,是又于凝重端庄之中透出一股“仙”气,观之令人沉醉。
 
  
  而“桃花”,与朱砂红同质而异类,只是更加妩媚娇艳。《后观石录》将桃花冻称为“桃花水”或“浪滚桃花”,实在是恰当之至。桃花冻亦是朱砂细点布于纯白底色中,只是朱砂分布较为稀疏,而对底色的要求更为莹透,才能形成“桃花流水、落英缤纷”的感受。《观石录》云:“如美人肌肉中,含落花落霞者。”《后观石录》的描述更为具体传神。“桃花水一:高一寸五分,横径各七分,石有名桃花片者,浸于定磁盘水中,则水作淡淡红色,是其象也。或曰如酿花天,碧落蒙蒙,红光晻然,宜名桃花天。旧名所称桃花雨后,霁色茏葱,庶几似之。”李太白《山中问答》中有句云:“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明明是绚烂之极的景致,却透出淡淡的伤感之意,让人不其然想起《观石录》里那句“方开箧,趋令收却。予讶之,笑曰:‘不敢久视,恐相思耳。’ ”
  虽所言之事有异,却此情共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