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石种的区别之高山与坑头

2015-07-09 13:50:53来源:零陵香
  寿山石石种总计有一百多种,福建省政府为走大寿山的战略,把一些矿脉都归入高山系,形成高山、田黄、汶洋、芙蓉等四大类,简化了寿山石的命名。但就目前的行情来看,一些属于高山类的名贵石种,如荔枝、坑头、杜陵等,应该独立命名,以此予以保护,凸显其价值。
 
  
  坑头是高山系内的石头,以高山为母体经过水体的洗礼,达到升华后才成就了其石性。田黄从高山母体脱落经过土的长期浸润后,展示的是土的厚重,坑头体现的则是水的清灵之美。然而普通高山体内的高山白(含高山冻、高山晶、白高山等),由于系出同门,与白坑头难以区别,甚至玩石一二十年的老石友也不能说出所以然来。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区别之:
一、从颜色上区别
  如上所言,二者之间难以区别,是因为坑头的本质,其实就是高山,在同一体质内的区别是相当细微的。坑头的存在,因比高山多了层水的深造,石种更多了水性的特征。
 
  
  在色彩上,坑头有黄、红、灰、白、蓝等诸色,其中最难与高山区别的就是白色了。坑头的白色经常是色中带偏蓝,作品若有肉色偏薄的地方,拍照时以黑色为背景,则更为明显。
 
  
  高山的白通常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内含乳色,由于石性不紧结,长期把玩,油能吃到石头内部。石性好的高山石吃透后呈蛋清的清逸体性,石性差者则是无精打采的黄色。但并不意味着所有高山白都能吃透,此文仅是在普遍程度上进行区别。
 
 
二、从质地上区别
  坑头石是经过水的深造而成,其上品者灯光照入,呈现水纹递进的效果;高山石因为没有经过水的这一层,所以石头还稍带有点火气;二者的区别最终都集结到硬度的不同上。
 
 
  坑头的硬度在所有寿山体系内都是出类拨萃的,盖因其体内石性密结;在这样的情况下,纵经百年油养也最多使其外表变黄,而内部的颜色始终如一。若有怀疑者,可取一坑头晶老件,用砂纸打磨后又是神采飞扬。而多数的白高山石性相对还是较为疏松,油养后多能起从外到内的变化,但少数晶体的石性不在此列。最为能说明问题的就是高山太极的石头,油养后快速变化,白色的石头不久就成黄中带绿的色彩。
 
 
  在此,也并不是说明,所有高山的石头都不如坑头。其中真正意义上的高山晶,石性并不逊于坑头中佳者。但目前的收藏界对二者已经混淆不能区别,取其二者中的透亮者为坑头,不通透者为高山。
 
三、从附属上区别
  如上的颜色与质地上若还无法区别二者,可以在石种的附属特征上进行区别。
  寿山老石农讲,坑头的围岩与高山相比,会显得稍白。因石友面对的是雕刻状态下的石种,在围岩上的区别意义并不大。
  长期通过对比二者的差别,发现坑头石头内部常含有铁砂,高山则更为表现为黑针。这种区别在普遍程度上非常具有意义,但是并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如上品者坑头晶无铁砂,或者极少数白高山中偶含的铁砂。
 
  
  丝纹是二者另一巨大差别所在,坑头石的丝是带网状的结构,在某种意义上用纹形容更为贴切。坑头常在体内展示纹的同时,也不忘记让人领略其纤柔的一面,如体内更为细致、飘逸的丝。与坑头石带网状的纹不同,高山的丝之间界限划分更为清晰,而其中的优质者荔枝,整石内可充盈着直爽的丝。
 
  
  如上几点可以结合起来,对它们之间进行区别,如是单一的特征进行区别往往是不尽如人意。话说回来,即使不能区别它们,也并不是不可挽回的过错。如果你始终决定以石质论英雄,而非石种的区别,那么你将无往不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