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内蕴是善伯

2015-11-09 17:10:00来源:寿山石文化网
  善伯洞石,又称“仙伯洞”石,常见白、黄、红三色,圈内人都喜欢说它性质“敦厚”。然而敦厚的概念,对于接触不深的人来说,是很难有所领会的。
 
 
  何谓敦厚?笔者看来,实际上就是一种内敛,含蓄的感觉。比起芙蓉、都城坑这样色调浓烈奔放的石种,善伯即便鲜艳,也给人一种“自内而外”“孕发而出”的感觉。似乎再进一层,还有玄机似的。
 
 
  这种“自带柔光”,“不动声色”的感觉,符合中国人对于宽厚长者的许多标准,因此人们所谓的“敦厚”之说,也正源于此。
 
 
  好的善伯洞石蜡质感强,但却更为坚韧。下刀篆刻,或以之雕钮,感触最深。比起芙蓉的软而易刻,善伯洞下起刀起来更有一种“韧性”,说白了,阻力更大,更不容易“攻克”。
 
 
  善伯石用作古兽,人物雕刻的很多,因为这种材质,可以使得雕刻线条呈现出一种柔和的光泽和视觉感触。有个别善伯,甚至能呈现出类似肌肉甚至膏脂一样的视感。因此勾画衣辄、肌肉时,这样的特质就很占便宜。
 
 
  虽然“柔和”“含蓄”,但李红善伯的鲜艳色彩,却是例外。那种纯粹的红,看得久了,的确叫人心迷神醉。比之其他石种的红色,一点也不差。
 
 
  善伯有粉白色“糕”,类似撕碎的厚纸片一样,参杂在石中。这种特征,不能算是瑕疵,反而是确认善伯洞石的一种“认证商标”。一些老善伯,在光下还会泛出点点金沙。
 
 
  善伯的矿脉,和芙蓉等常见的矿脉不太一样。它们并非一线纵深,贯穿山壁,而是团团紧抱,如同水果一样,有一层“壳”包裹。
  一般而言,靠近“壳”的表层,糕就会多一些。但老练的石农都知道,只要运气够好,剥到里层时,很可能就会得到足以令人满足的惊喜。
  出产的位置,决定了善伯的质地。靠近月尾洞附近出产的善伯,质地相对疏松。大家为了区分,往往又命名为月尾善伯等新名称。
 
 
  如今,即便在寿山石原产地,大块的善伯石也已经不常在原料市场上见到。大块善伯原料,已经屈指可数,好坏就更难计较了。能见到的,多数也偏小。
 
 
  常有人说,外来的石种对善伯产生了冲击。但实际上,若是遇见了一块好善伯,真正的藏家是绝不会错过的。
 
 
  就像一位老藏家说的:“善伯有一种味道,是一种成熟男人的味道。内敛,温和,坚韧,永远有‘华光内涵’,并且向外透露而出。一个成功的男人,多多少少都会对善伯有认同感。因为这一类人,即便有起落,但在人生路,事业路上,最后总有再起的机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