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中体味浑厚之美——牛蛋石

2016-03-21 11:28:16来源:零陵香

  前几年,有一个寿山的石农在特艺城摆地摊,随便一麻袋的石头往桌上一铺,就坐着抽烟了。这个时候,过来一个客人,对着一粒五六两重的独石照来照去的,随后就是问价。


  这炎热的夏天问多买少,基本上是光打雷不下雨的,石农就有点不耐烦的心理。这是一粒牛蛋的石头,石农也没怎么认真,随口报出七千。当时他的想法是,这不过是几百的石头,反正报高报低都没人要,还不如报高点。客人小心谨慎地还了五千元,石农这下来劲了,咬住六千不放,前者“生气”之下走人了。


1.webp.jpg


  等客人走后,石农倒认真起来,牛蛋的石头也能值大几千?石农手电筒一照,当下心怦怦直跳,赶紧把石头放到腰包里,就此准备“打道回府”。偏偏这个时候,刚才还价的石友来了,石农说给多少都不卖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常在特艺城游荡的石友应该或多或少地知道这件事。这个石农正好是笔者所认识的一个朋友,他说后来这个田黄出了大几十万。他介绍说,当时他照的时候,隐约中有点萝卜丝,判断这不是牛蛋,而是一块质地不太好的硬田。


2.webp.jpg


  相同的质地,同样的石头,只是名称的石头,从大几千到大几十万的变换,名称的不同,而这个名称的决定却是在一念中。但不管怎样,最少说明牛蛋中的佳者,也有问鼎美石的实力。而与牛蛋石中的佳者,初看粗鄙不堪,它的美需要细细地品味,之后才会发现它的浑厚气质。


出 身


  龚伦《寿山石谱》称:“牛蛋田,在马头岗下,盖山蹊间石也”。“又云:“其大洞黄一种,亦出于此。”


3.webp.jpg


  与此相对应的是,福建省技术监督局1999年发布的《寿山石雕石种名称标识规定》中,将其列入田坑类别之中。


  但在民间的说法比古籍与官方更加严谨,它始终作为山产蛋石,未能入大雅之堂。


4.webp.jpg


  寿山各大矿脉几乎都有掘性石,有的是火山爆发石浆喷出滚动后形成,有的是石农开采遗弃的边角料所致,但真正没有矿脉的并不多,牛蛋石就是其中的之一。


  牛蛋石,又称牛蛋黄、牛蛋田,前者的称呼是对寿山溪与大洋溪的溪涧中所产的独石而言,后者的称谓是为了对应极少数品质更佳的田产石。此类石头大多数质地太普通,给人留下质色特征,用“牛蛋”的形容更加准确,以致业界越来越接受了这个统称。


5.webp.jpg


  牛蛋石的特征是延续了老岭石的一贯风格,它的外表是因为经过长期、不断的滚动而“功德圆满”,在这个过程中溪水的带动、冲刷功不可没。这条叫作大洋溪的溪水,从上游到下游涌涌不断的输送,以致独石被流到下坂的领域中深造。


6.webp.jpg


质 色



  既然是同源同宗,在质地上体现与老岭相仿的特征,是牛蛋石必不可少的部分,比如刀感上的坚脆。老岭的粗质在泥土的长期感化下,却也有少许的温润之色。


  掘性石头在泥土从外至内的浸入过程中,因受养分的不同,而体现出外润内粗的情况,牛蛋石也不例外。除了质地的粗糙外,外表的白色砂丁与肌里的小白点,又是其重大的特色。


  在外观上,牛蛋石由于块头比较大,不能体现整齐划一的鹅卵型,或扁或圆,或自然状。配合形状上的多样特征,它外皮颜色可以是白、黑、黄等,而内心石色多变。


7.webp.jpg


  一般情况下,牛蛋的内心肉色以黄、红两色为主,因天生丽姿不足,缺乏相应的滋润和透明度。有时,上佳的牛蛋石也有多层皮的存在,比如外皮为黑色,内皮为白,内心肉色为黄,三种色差效果,是极佳的浮雕材质。实际上如果需要,牛蛋色可以更多的颜色存在,也就是多色牛蛋石。


  极少量的牛蛋石是产在田间,这也是上文所讲的牛蛋田名称的由来,它的肉质多是微透明的黄色,外层黄皮中常有黑色团簇。


8.webp.jpg


价 值


  牛蛋石被称之为田黄的姐妹石,早期其中的精品者,更是被冒充为硬田销售;所不同的是,上品者肉质虽佳,没有萝卜丝的存在。不能模仿田黄,少数的白皮黄心切成素章后,也有几分与旗相似的外在,致使也被当成旗降石。如今老挝田大举入侵,但这挝石在凝润度上是其所不敌,故也不存在分辨上的难度。


9.webp.jpg


  但这不妨碍早期在这个石种上优秀作品的出现,艺人们看中的正是它浑圆的外在、不同的色层,所带来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因为它的价值低廉,艺人们才能够在构思上天马行空,这种感觉非为明贵石种雕刻过程中采取的小心翼翼所能比。


10.webp.jpg


  世上并没有低价值的雕刻石,只有低价值的构思,有时在品味上的注入,反而助其显示高雅。 


  这就是牛蛋石,粗犷中体味浑厚之美,这是世间极难沉下心来的品味! 


11.webp.jpg


  (图片来源于集珍坊,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