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艺师琐记

来源:丁琳馨

  寿山石的从业人员,发展到今天已经多达20余万人口。这样庞大的队伍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发展出来,其中经历过了许多风雨和变故。雕刻这份工作过去可不一定是美差,老年间的艺人主要用于谋生,多是不得不为。解放后情况才有所改变,艺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也不断涌现杰出的人材,回首看去,已和今日雕刻界的种种并没有多大区别。

 

  比如说今人有依靠网络自学成材的,也有师徒传承、门户严谨的,还有诸如类似“学院派”和“跨界创作”的例子,几十年前也都有。不但有,并且这些领域里面,还有特别出彩的人物。几十年的积累成为大师,受到我们这些后辈们的尊敬。

 

1.webp.jpg


三分承艺,七分自学的郭懋介


  提起“自学成才”,应当首先说的就是郭懋介。他的成就最大,也受到行家的推崇。郭懋介字石卿,因此作品都以“石卿”二字落款。

 

  他刻石头,三分师承,七分全靠自学;原本是由“东门派”的师傅开蒙,最初做个学徒,但被古玩铺的老板看中纳入麾下。由于经年累月的与古代的字画、书籍打交道,见识远远胜过了其他手艺人。

 

  后来日本人打到福州,他一路逃难,又得到机会与同样避难的书画界的名师交往,见到的真迹、积攒的见闻更多。所以他的东西,能觉出旧学底蕴的深厚,很了不起。他自己也是个文人脾性,因此后来才能以最重视文人气质的薄意而闻名。


2.webp.jpg


  他在艺术上多能,退休后重拾刻刀,作出的作品薄意、圆雕并举,很有“兼美”的优势

 

  如今人见到他的薄意多,有些人见到他的一件圆雕反而吃惊。其实他本来就是擅长圆雕的“东门派”弟子,人物、印钮刻的精彩,对他来说轻车熟路,并没什么特别值得惊讶的地方。

 

  十年动乱期间,他曾经被下放农村,从此对乡村的景致十分熟悉。因此他的作品当中,“归牧”和“渔舟”的题材特多,主要是有感而发。他的“归牧”和别人的都不大一样,讲究“意到笔不到”,有件旗降石的方章,利用石头上原本的花纹,寥寥几刀阴刻,就能营造出满工雕琢也做不到的效果。这种阴刻的创作是他绝少有的作品,看似简单,可别人没有他那样对画论画理的钻研,也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3.webp.jpg


  他的字也是一绝,这上面全凭自己苦练。据说在文革时期虽然被“改造”,但却常用书法自娱,将写大字报当做免费练字的机会,反复锤炼笔法。因此他的字十分之好,不夸张的说,同样是他手笔的雕刻品,有字没字在价值上是有很大分别的。

 

  他没留下什么书法手迹,家里唯留下他一个“清白传家”的条幅。这一个在石头上能够书画双馨,走刀如笔的光景,也就在他这里成为绝响。


巨擘指点,山水为师的王雷霆


  当时与郭懋介一个时代的王雷霆,是“西门派”刻西门工。他的作品专学林清卿的路子,但也把浮雕的手法吃得很透。在作品上,常常是浮雕、薄意并用,很有趣味。王雷霆原本也是“世家”,不过是做木雕的,并不是雕刻寿山石。因此他在开蒙上,学的是木雕的路子。但因为从十一二岁学起,本身也十分好学,所以功夫打得扎实,后期也才得以受到林清卿的点拨。


4.webp.jpg


  民国时代,福州的总督后多有做古玩营生的店面,这些店面中多有兼营寿山石。当时青芝田、黄玉山、陈寿柏、郭庆昌都很有名,王雷霆木雕出师后,一度就投在陈寿伯的图章店中学习雕刻。

 

  受雇于人家的店里,头一条就是要勤快干活。当时林清卿的名气很大,不少地方都争相请他去做“秀工”。由于王雷霆相当的肯干,因此林清卿在陈寿柏一段时间,常常由他来打下手。他雕出的东西,拓片也多由王雷霆去搜集和整理。王雷霆很有雕刻天分,因此林清卿也乐于对他进行指点。所以王雷霆的作品,在刀法、布局上都很肖似林清卿,这都是年轻时耳闻目濡的结果。

 

5.webp.jpg


  按照这样的缘分来说,该将王雷霆称作林清卿的传人。但他在建国后为了雕刻一些革命题材,常常去山水中取材,又发展出了新的个人风格。所以他的作品大件的有气魄,也写实;小件的则偏清雅,重画理。有时候一片小石,在他处能不但类似绘画效果,也能有山峦重重的而丝毫不乱的现实气质,这也是他继承了林清卿“石画”衣钵之外,在观察山水中获得新成就的证明。

 

  可惜这样在雕刻上具有天赋,又发展出了自己风格的人在八十年代就驾鹤西去,走时不过六十多岁,留下的作品也十分有限。内行对他的东西一致的推崇,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他的佳作更是内行人眼里的真宝物。


根底深厚,师承严谨的周宝庭


  在与郭懋介同辈的艺人中,还有一位十分被人熟悉的“东门派”传人,即是周宝庭。周的技艺继承师承,门户严谨。按照今天的眼光和说法,他是“有根脉”,有“派系”的。

 

  他的师傅郑仁蛟本身是东门派的高手,只是现今留下的东西太少,渐渐得很多人都将其遗忘。


  周宝庭把“东门”这一路的基本功都学得相当扎实,但他大部分作品的手法都大而化之,相当的随心所欲。有时看他刻东西,珠不圆,爪不利,装饰性的东西一点也没有,似乎不甚美观;但再看一眼,越看越有滋味——犹如绘画中的劈皴泼墨,不那么精工细作,但熟知这些动态的人往心里一掂量,马上就能觉出神韵精准的地方来。

 

6.webp.jpg


  看周宝庭这一类的东西,首先要扔掉鸡蛋里挑骨头的习气,不要去刻意讲求细节,把格局放的大一些,自然就能明白那里面豪迈而又接上地气的味道。他的东西不但“古拙”,并且“写意”,进而“传神”,是以石头去拿捏一股“活”气儿,没有半点死板板的毛病。

 

  他对老传统的东西,继承的再踏实也不过。今人想要去了解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工手,也须得从他这里来揣摩。比如《古兽图谱》里的那些唐狮、古象、饕餮,今人参看图谱,也不能再雕出周宝庭亲自动手的那个味道。这里面的原因也很简单:周宝庭见的实物多,老手艺中的老章程于他都是最自然不过,也都是得心应手的。年轻的后进要学,一切只有一张图,又哪能融会贯通呢?

 

  以这样的说法看来,周宝庭的老师留给他的《古兽图谱》被烧去,其实未必是坏事。若没有烧,他也不会自刻一套,那些手法、刀路、造型和气韵,自然也就死在一张纸上。

 

  但回头看来,这里面又不免有些弊病:经过他手所出的这些东西,毕竟是有限的。有人得到一件,当然是视若珍宝、不肯相让,其他人能接触的机会就少得多了。比之图谱纸张的发行,少了一层普及和便利。


7.webp.jpg


学习大过“学院”,“拼命三郎”林发述


  至于如今流行的“学院派”,在当年可说是人丁最单薄的一个流派。没有什么缘故,就是因为早些年刻石头并非“艺术家”,而是“手艺人”。

 

  当年福州总督后的一条街,古玩印石的谱子林立,但能靠刻石头挣得温饱的手艺人寥寥无几。眼下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林发述,当年学雕刻就被家里人反对,最后逃到师傅家中才得以学艺。皆因刻石原本是苦差,在六七十年前的社会环境中,除非穷的过不下去的人,轻易是不会让孩子去走这条路。

 

  学子一旦就读,也大都愿意改换门庭,没有反而去做手艺的道理。所以即便在近代的眼光去看,读过美术专科的人,也少有现在这样毕业后专门去做寿山石雕刻的人。

 

  在那时,有体系学习过近代美术的人在这一行里真是凤毛麟角,甚至是根本没有的。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环境有所改变,才有不少头脑灵活,渴望学习的手艺人涌现出来。这一批人里如林亨云、林发述等等,都成为了后来人尽皆知的人物。但他们也谈不上是“学院”,只能说拼尽所能的去学习。

 

  比如林发述早年为了刻石好看,就先从学画开始,到处拜师,并且自费去外地调研,以求系统性的了解现代美术的理论。因为昼夜不停的临摹,还曾经在壮年的时候累出一场大毛病,十足是个“拼命三郎”。后来林发述的作品上,就能看出工笔绘画里典型的“钉头鼠尾描”的线条用法,在为原石拿大型上,也能举重若轻。可见当年的付出,都有回报。

 

8.webp.jpg


“跨界创作”,出过两位大拿


  当然,时下流行的“跨界创作”之说,也是早就有的,林亨云就是一例。林亨云早年雕刻的是木头,后来才转刻寿山石。他受到前苏联古典美学体系的影响,雕的作品都相当写实,他最拿手的熊,皮毛密密匝匝,如同活物。他的弟子、女儿都会刻熊,但懂行的人一眼就能从刻毛的手法上瞧破端倪,辨认出是不是他本人的作品。

 

9.webp.jpg


  原本焓红石质地很粗,又不易篆刻,因此虽然出身寿山,却被农家拿去垒圈。后来林亨云刻出了风格,这一门刻熊的绝技反使得原本不出名的石头身价倍增。

 

  跨界成名的例子不是绝无仅有,但大部分人的“跨界”还是属于“玩儿票”。比如阮宝光,大多数人熟悉的都是他的木雕、牙雕。看他的作品,无论倩女老叟,线条体态上都掐得妙不可言,可以说是“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

 

10.webp.jpg


  象牙坚硬难刻,对于腕力很是考验,能够做到如此的雕刻水准,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过去人刻印挂润格,象牙印章每每多收一些润例,也是为着这个缘故。阮宝光在抗战期间曾经当过水兵,否则没有腕力的人,恐怕也难以驾驭这样的材料。

 

  但到了寿山石上,这个优势又变得相当棘手。因为寿山石很软,受刀容易,崩裂更易。力道用的不对,一块石头上就要出现致命伤。想要刻出象牙一般利落的线条,想必是个不小考验。想必是因为材质的特殊,阮氏所雕刻过寿山石的作品依旧屈指可数。数目既少,市面上当然也难以寻觅。但偶然见到一两件,都颇为精彩。


11.webp.jpg


  他以寿山石雕刻的仕女,与象牙之作气质相似:体态婀娜,开脸端庄,眉目神情勾勒的一清二楚。只是在线条的把握和细节的刻画上,不免带有处理象牙制品时的习惯手法。不过寿山石更加温润,所表现出肌体身形大不一样,其中情味也另有不同。

 

  时至今日,周宝庭、王雷霆、阮宝光早已没了,石卿也在二三年前驾鹤。林发述和林亨云如今年岁也高,冀望他们再执雕刀,也没有太大可能。能够留下让后人窥见当年辉煌的,也只有他们雕刻出的那些不说话的石头了。


12.webp.jpg

13.webp.jpg


福建东南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近现代名人书画\寿山石雕

金石篆刻\文房清供\名酒陈酿


| 拍卖时间 |

5月21日 - 5月22日


| 拍卖地址 |

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一楼大厅


| 预展时间 |

5月18日 - 5月20日


| 预展地点 |

福建省集珍艺术馆、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

(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9号雅道巷寿山石文化城)


| 咨询专线 |

0591-8766 1288


  (图片来源于福建东南拍卖,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