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在三坊七巷开幕

来源:雅昌艺术网福建站专稿
摘要:2015年11月23日下午,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第六届福建艺术节系列活动之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在三坊七巷非遗博览苑开幕。本次展览荟萃了寿山石雕、福建脱胎漆艺、德化陶瓷、莆田木雕、莆田竹雕、软木画、厦门漆线雕等20余个非遗项目...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闽台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福建文化艺术品牌,营造共同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2015年11月23日下午,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第六届福建艺术节系列活动之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在三坊七巷非遗博览苑开幕。
 
参与开幕式领导有:省政协副主席陈绍军,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陈秋平,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林尧,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吉,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佩煌,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苇洲,省政协办公厅副巡视员修学华。
 
  此次展览围绕“一带一路”“闽台文化交流合作”“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等主题,依托博览苑的古建筑设施,荟萃全省众多门类艺术精品,“老宅子晒老艺”,融静态展示与动态展演于一体,全面展现福建丰厚的非遗资源。
 
  一、 荟萃海丝遗存
  本次展览荟萃了寿山石雕、福建脱胎漆艺、德化陶瓷、莆田木雕、莆田竹雕、软木画、厦门漆线雕等20余个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展示这些非遗项目,是对我省海丝遗存的一次梳理,也为这些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承担过并且还在承担着文化交流使者作用的非遗项目搭建了最佳展示平台。
 
现场展示“厦门蔡氏漆线雕”手艺,漆线雕是以线条盘结成浮雕的工艺,其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后,手工搓成“漆线”,经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四个流程,塑造出浮凸的图形,画面精美,线条流畅。
 
现场展示“武夷山竹编”手艺
 
一个小茶杯,加上竹编工艺,更显别致,纯手工制作,需要整整6个小时的工时。
 
非遗保护,不仅要传承更需要创新;竹编的二维码,既别致又实用,既传承又创新。
 
  二、 展示闽台交流
  本次展览另一个特点是突出展示闽台文化交流与合作。比如我们展示了来自台湾的台湾琉璃漆器,这是台湾手工艺人根据福州脱胎漆器的传统制作技法,以琉璃代替泥土、石膏作为塑胎材料,后饰以花纹制作而成。作品既具有福州传统脱胎技艺工艺精良特征,又具有台湾琉璃美轮美奂的特点,丰富了传统漆艺的色彩表现体系,是对福州脱胎漆器传统制作技艺上的创新,更是闽台非遗交流与合作活生生的案例。
 
  三、 凸显传统创新理念
  本次展览还凸显传承创新理念,特别精选了南音、木偶戏、闽剧、元宵制作技艺、茉莉花茶窨制技艺、咏春拳、古琴等8支展演队伍及40余位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作为展览的重头戏,博览苑还特别征集了“十六罗汉”寿山石雕作品及郑益坤、郑修钤 、汤志义等多位名家作品共同亮相博览苑。通过这些不同年龄段的传承人现场展示,给观众传递非遗保护需要不断传承创新的理念。
 
南音表演: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
 
  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的重要地区省,非遗资源丰富,到目前为止,国际层面上全省已经有南音、妈祖信俗、中国剪纸(漳浦剪纸和柘荣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果营造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四个项目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两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是全国第一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三个系列获得大满贯的省份。在国际层面上,建立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有13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在省级层面上,建立了湄洲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评选产生了353个省级非遗项目。各地也评选产生了一大批市级项目和县级项目,总的数量超过3000个。
  籍本次福建艺术节之机,在福建省文化厅领导下,举办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对于我省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闽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