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的信仰”杨军美术作品展福师大展厅开幕

来源:雅昌艺术网

1.jpg

展览开幕式现场


2.jpg

展厅现场


3.jpg

杨军作品


4.jpg

展厅展出一套杨军的创作工具


  4月18日上午,“隔空的信仰——杨军美术作品展”在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三展厅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省建阳第一中学主办,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承办,展出时间为期至本月22日。


  信封,在我国出现很早,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千百年来承载着人们的思念、情感与文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如今通信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便捷的通讯让信封逐渐退出城市的大舞台,往昔城乡街旁的邮筒、邮箱已被拆除。然而,在“隔空的信仰——杨军美术作品展”上,画家杨军用自己所作的百余幅信封画作品告诉人们:写信的人少了,但信封的功能还在,信封上的画同样可以用来传递情感。


5.jpg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李豫闽


6.jpg

杨军


7.jpg

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 王耀伟


8.jpg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李晓伟


  “两年前杨军开始用圆珠笔在信封上画画,起初他在信手拈来的纸头上涂些风景和静物,逐渐发展成在信封上对日常的一种记录。选择圆珠笔画图,是觉得顺手、自由;选择信封作画,则用意深刻,似有传递信息、图像解读的意义。”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介绍到。


  此次展览展出杨军的百余幅信封画,其中大致出现了四、五种单位的专用信封。他在这些大多属于特制的信封上作画,并刻意将单位落款留出,让这些落款文字与画面内容产生了似是而非的联系。画中的人和物,情节与事件,都是他所经历的,而且大都是现场作画或转身即画,有着极强的现场感,如此生动、鲜活仿如蒙太奇,在读者眼前闪烁。


  曾为杨军老师的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王耀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对杨军的最初印象是,‘内向,不爱表达’,但渐渐发现他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杨军应该受到他父亲的影响,杨父杨勋硕,1964年毕业于福建师大艺术系,长期在文化馆从事群众美术普及工作,由于工作性质使他成为多面手:油画、水墨、宣传画、漫画、版画、雕塑均能上手,且出手不凡;尤以油画棒画得洒脱自如,鲜活生动。杨勋硕善用油画棒,他没有选择国、油、版、雕等大画种作为创作手段,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特点同样出现在他儿子杨军的身上。”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杨军信封画的原作,我觉得非常震撼。杨军本身拥有非常强的素描功底,如今他找到了他想要表达的载体,出现的这批作品便更加触动人心。”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晓伟教授说道。他认为杨军的作品内容多取材于生活,非常接地气。“杨军作画的初衷就是为了记录生活,随性而发,首先愉悦了自己,从而愉悦了观众,这种真诚,真实的态度是非常难得的,必将引起学术界的一场讨论。”


  (文章来源于雅昌艺术网,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站无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