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坑之王,杜陵到底有多牛?

2016-04-13 13:46:11来源:蓝风

  杜陵被誉为“山坑之王”,源自陈子奋的《寿山石小志》。其中称杜陵“为山坑之冠,田石几不能专美。”

 

1.webp.jpg


  这被奉为山坑之冠的杜陵坑石,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小志》记,此石“明末清初发现。道光后开采渐多。石产于坑洞,半透明而有异光,闪烁夺目……其质温润幽雅,皆美妙可爱,其通灵瑰丽处,虽玛瑙、珊瑚不让。”


2.webp.jpg


  这一段详记了杜陵坑温润优雅、通灵瑰丽的质地和五彩缤纷的色彩。如今传世的杜陵坑石,惟蓝、绿少见,其余红黄白灰等俱多。石质坚结致密,结晶性亦强,硬度较其他寿山石略高,但以刀攻之,虽坚却不粘不脆,颇为适刀。其光泽亦呈现出较“硬”的玻璃样光泽,敲之则铿铿有声,异于其他山坑诸石。


3.webp.jpg


  杜陵坑矿脉夹在坚硬的围岩中,称“粘岩性石线”,“石线”较薄,一般不超过20厘米,且多含砂。石农谚云:“杜陵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具言杜陵石之多砂,成材不易,但一旦有成材佳者,则特别晶莹美丽,人人倾心。


4.webp.jpg


  然而杜陵之美却还不止于此。早年被人津津乐道者,在于杜陵之黄而结晶者与田黄的神似。


  《小志》中说,杜陵坑“偶有红格裂痕者,迫似田石,掘于土者,亦有萝卜纹,故石工恒以赝下坂田,虽久于玩石者,几不能辨。”这里的“掘于土者”指的是掘性杜陵坑,即从矿体上崩落埋于土中者,为独立石块,其质色与田黄极其相似,惟其“纹曲而细,非若田黄之纹直而绵密;且晶莹晃朗,与田石不同;其性坚脆,刀过处,石屑卷起,亦与田石之韧性有别。”虽亦有以掘性杜陵冒充田黄者,然杜陵之色质俱美者,本身价值亦颇可观,懂石者得之,珍惜程度当不逊于普通田黄。

 

5.webp.jpg


  此外,杜陵坑还有各种特殊的纹理特质,即《小志》中所记“杜陵坑中,又有一两处透明若玻璃者,俗名鼻涕,宛如古玉之鼻涕青。紫点似散沙;白点似杵碎之花生;水痕现青紫色,其黄红相间者或有红点,则皆为田石所无。”这些均为杜陵坑特有的标志,若分布得当,如为玩石者津津乐道的“水流纹”“金砂地”,亦为美质,为藏家争相宝之。

 

6.webp.jpg


  杜陵坑开采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矿洞,为琪源洞、坤银洞与元和洞。


  琪源洞,又名锦源洞,早已出石,至石工黄琪源开采后闻名。所出纯黄而通灵者甚佳,晶莹可称妙品,仅次田黄,俗呼琪源洞杜陵,可为杜陵坑之冠。此洞之石,色多杂蓝、灰、暗红,而质皆温润可爱,玛瑙不如也。一九四六年所出较多,今琪源早已不在,而洞亦不复出石,则更为珍贵矣。


7.webp.jpg


  坤银洞在琪源洞顶,为石农张坤银所开新坑。质稍坚,各色俱有,白带录灰味或牙黄味如玉者甚佳,亦有黄红灰透澈如玛瑙者。虽纯者较少,亦皆可爱。外有白色不透明薄皮,中多条状色纹,石工称为牙痕。


8.webp.jpg


  元和洞都成坑石洞位于坤银洞之侧,为石农张元和所开。所产石多杂色,性微坚,半透明,肌理隐现浑白点。偶有红色如玛瑙者,质佳,称为玛瑙红都成坑石。

 

9.webp.jpg


  杜陵坑在历史上曾经出产过无数上品佳石,然近年来矿脉枯竭,产量日减,佳者亦不多见。故今日玩石者常听得杜陵美名,眼见者却未必配得上“山坑之王”的称号,然一旦有缘得见旧坑出产之妙品,很难不为之惊艳并叹服其王者美誉。近年来市上挝石大行其道,其中颇有颜色和晶莹程度不让杜陵者,甚至连水流纹等特质都惟妙惟肖。但细察之,则凝结度相差甚远,刀感亦绵柔,与真杜陵不可同日而语。


10.webp.jpg


  (图片来源于行走坊巷间,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