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寿山石的二十条小知识,你都知道吗?

2016-04-18 13:46:26来源:寿山石文化网

1. 质地稀少的田黄冻石,因为太过稀少,永远有人追逐。


1.webp.jpg


2.田黄切章,特别是方章,都是大“漏”,因为难得一见,以后也很难再见了。体量大的田黄章多是旧物,常常是遇不可求。


2.webp.jpg


3.大块的旗降石在市面上已经基本绝迹,南方人看旗降石,主要看材大不大,北方人主要看的是旗降石的性质稳定。


3.webp.jpg


4.沾了“李红”两个字的,总是很受欢迎,比如李红旗降、李红善伯,就算老藏家也忍不住心动。


4.webp.jpg


5.老性的善伯、金砂地的善伯,依旧是大家喜欢的东西,尤其是黄色的老性善伯特别受欢迎。


5.webp.jpg


6.浓黄的汶洋石,相对石性更适合北方的气候,黄的越浓厚,越是如此。


6.webp.jpg


7.芙蓉石中,结晶性芙蓉的砂比普通的芙蓉石更多,因此结晶性芙蓉的形状就算怪异一点,也不必太在意。遇到切章的就更少见,小一点也值得收藏。


7.webp.jpg


8.都成坑石早在明末就开采出来了,但矿脉夹在坚硬的围岩中,称“粘岩性石线”,“石线”较薄,一般不超过20厘米,且多含砂。石农谚云:“杜陵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意思是杜陵石之多砂,成材不易,但一旦有成材佳者,则特别晶莹美丽,人人倾心。


8.webp.jpg


9.月尾石带金砂的,多要在灯光或者阳光下才能看出效果,这类的东西也最受大家欢迎。


9.webp.jpg


10.一个印台上刻有两只钮兽,被称作“双工”钮。比如“海东青搏兽”、“母子情”等,这是雕刻人的行话,意思是做了“双倍的工”。如果是三只钮兽,就称为“三工”,以此类推。


10.webp.jpg


11.荔枝洞石在古代典籍中没有记载,因为它是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采出来的新石种。如果遇到有人持有“清代的荔枝洞石”,就要注意真伪。


11.webp.jpg


12.彩虹旗降石相当稀缺,开采面世的量仅有十多公斤。2013年的东南秋拍曾经拍出过一方彩虹旗降方章,是由薄意名家郑世斌雕刻,成交价格二十万零七千。


12.webp.jpg


13.坑头石或高山石中呈现黑褐色,打光之后透出的光芒隐隐发出赭红色光芒的才能称作牛角冻。


13.webp.jpg


14.水洞高山虽然美丽,但很“娇贵”。如果长期用油浸泡,有会被侵蚀而色彩暗淡的危险。除了要使用无色的天然茶油之外,还应该常常擦掉旧油,为藏品换上新的保养油。依靠“薄油勤上”,保证石头的外观和稳定性。


14.webp.jpg


15.汶洋石中,带红色的比较少见。有红色的汶洋石,本身也是一种难得的材质,值得收藏。


15.webp.jpg


16.内行玩田黄石时,将20g左右的田黄称作“成材”。因为田黄的数量越来越稀少,“成材”的田黄也成为一件作品的亮点。一般来说,重量越重的田黄石价值越高,这点是其他石种所不具备的特征。


16.webp.jpg


17.擅长“薄意”雕刻的西门派,其实也擅长刻钮和浮雕技法的使用,刻“薄意”最有名的是林清卿,他的师傅是西门派的高手陈可应。


17.webp.jpg


18.寿山石雕刻的名家中,有两位“王炎铨”。其中一名与王雷霆一样,是在陈寿柏图章店中学雕刻,效法林清卿雕刻薄意,几可乱真。但过世很早,于1948年去世。另一名则是上世纪30年代出生,师法陈可铣,专精刻钮和镂雕,他刻的滚狮衔球,狮口中的珠子都能来回滚动,如今在业内绝无仅有。


18.webp.jpg

19.webp.jpg


19.焓红石最早因为不宜篆刻,因此价格很低。当时的人用焓红石垒圈,直到林亨云用焓红石雕熊成名,使人们认识到焓红石在艺术雕刻上的价值,价格才开始变高。


20.webp.jpg


20.芙蓉石产于加良山,主要的构成成分是叶腊石。汶洋石和蜡质山秀园在第一次面世时都曾经被人误以为是芙蓉石,主要也是因为它们都呈现类似芙蓉石的蜡质感的缘故。


21.webp.jpg


  (图片来源于集珍坊,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点击排行